美方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,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,也會持續遵循《台灣關係法》、美中三公報與對台六項保證為指引的一中政策。
而教育公共化的概念,就在於確保國家可以將資源均等分配到每一位國民身上。這讓部分地區形成了同時有公幼、非營利、準公幼、職場互助教保中心、私幼,這五類型的園所開啟網內互打的市場化模式,有的地區甚至方圓三公里內就有這五種類型的園所,每一種都要努力搶奪生源。
但此制度設計,背後是運用績效主義的思維來控管品質,也是一種必然。大量擴展的後果,便是吸引各式各樣不知名的基金會來承接,有些基金會甚至是為了承接非營利才成立,自己母會的本業都還不穩定,就來承接政府單位的案件。幼托整合完整證明這不過是一個政府自嗨的笑話。但諷刺地是,這十年來,親手摧毀這個政策的確是政府自己。詳細縝密的人口推估計算,可以避免很多資源的浪費。
其中之一是非營利幼兒園的評鑑與經營未脫離市場的績效本位,在評鑑指標當中,家長的滿意度更是牽連教保人員的考核獎金。用這樣的方式來拓展公共政策,最忌諱的就是快速大量地複製,一旦拓展過於快速,品質就難以控管。指揮中心再次呼籲,隨著邊境穩健開放,民眾逐步回歸常態生活,出國前先諮詢旅遊醫學門診,抵台前14天,如出現發燒、腹瀉、出疹、咳嗽等疑似傳染病症狀,請於入境時主動告知疾管署檢疫人員,以即時獲得適切的評估及照護處置。
而為了解決民眾醫療需求,返台後在自主防疫期間的民眾,經醫療機構評估同意,出具探視當日採檢之自費家用快篩陰性證明後,在某些條件下可以前往醫院探病、陪病。當中有一例是年僅1歲男童在家中死亡,該案於10月4日出現呼吸喘、發燒,診所就醫為感冒,當時病況穩定,沒想到隔天早晨發現在家中昏迷,送醫已經無呼吸心跳,檢驗PCR陽性,急救無效死亡,死因為新冠病毒感染併呼吸衰竭。指揮中心說明,今日新增67例境外移入個案中,為28例男性、39例女性,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,分別自馬來西亞(4例),越南(2例),泰國、土耳其及新加坡(各1例)移入,另58例感染國家調查中。陪病期間每日執行家用快篩至自主防疫期滿,並提供每名住院病人之陪病者1名公費篩檢。
目前因全球各國均逐步開放邊境、放寬境內防疫措施,且旅途間往來頻繁密切,出入各國/地區之感染風險已無顯著差異。確診日介於今(2022)年9月3日至10月9日,死亡日期介於10月2日至10月10日
但符合「病人有特殊照顧需求例如須有照顧者陪同之幼童或生活無法自理等,且經醫療機構同意」之例外情形時,得經醫療機構評估同意,於入院陪病當日執行家用快篩陰性後陪病。指揮中心再次呼籲,隨著邊境穩健開放,民眾逐步回歸常態生活,出國前先諮詢旅遊醫學門診,抵台前14天,如出現發燒、腹瀉、出疹、咳嗽等疑似傳染病症狀,請於入境時主動告知疾管署檢疫人員,以即時獲得適切的評估及照護處置。國境明日放寬0+7,各國旅遊疫情建議調降 指揮中心今日表示,因應國內邊境放寬管制措施,及國際間各式交流需求,自今(2022)年10月13日0時起,全球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調降至第二級:警示(Alert),建議國人於預計出國日之14天前應完整接種疫苗並加強個人防護。指揮中心說明,今日新增67例境外移入個案中,為28例男性、39例女性,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,分別自馬來西亞(4例),越南(2例),泰國、土耳其及新加坡(各1例)移入,另58例感染國家調查中。
「自主防疫」期間想探病陪病,幾種狀況可開放 另外因應即將實施邊境0+7入境管理新制,入境人員免除居家檢疫,改採「7天自主防疫」,經綜合評估國內疫情、醫療量能及醫療機構防疫安全與民眾探病等需求,自10月13日起,調整自主防疫期間相關醫療防疫措施: 自主防疫期間勿至醫院探病。目前因全球各國均逐步開放邊境、放寬境內防疫措施,且旅途間往來頻繁密切,出入各國/地區之感染風險已無顯著差異。但符合以下例外情形時,得經醫療機構評估同意,出具探視當日採檢之自費家用快篩陰性證明後前往探病: 病人實施手術、侵入性檢查或治療等,須由家屬陪同,或依法規須家屬親自簽署同意書或文件 急診、加護病房或安寧病房等特殊單位,因應病人病情說明之需要 病人病情惡化或病危探視 其他特殊原因,經評估有探病必要且經醫療機構同意 自主防疫期間勿至醫院陪病。分別為32例腦炎、25例肺炎、3例敗血症、11例哮吼、157例MIS-C、2例心肌炎、4例其他(共病、新生兒感染等)及9例家中死亡。
然而依據現有研究顯示,接種加強劑疫苗對BA.5變異株仍具保護力,且為預防住院、重症及死亡之有效方式,對健康風險衝擊相對為輕。當中有一例是年僅1歲男童在家中死亡,該案於10月4日出現呼吸喘、發燒,診所就醫為感冒,當時病況穩定,沒想到隔天早晨發現在家中昏迷,送醫已經無呼吸心跳,檢驗PCR陽性,急救無效死亡,死因為新冠病毒感染併呼吸衰竭。
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(12)日公布國內新增5萬2405例COVID-19(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、新冠肺炎、武漢肺炎)確定病例。陪病期間每日執行家用快篩至自主防疫期滿,並提供每名住院病人之陪病者1名公費篩檢。
另外國內昨日新增通報102例中重症,當中有64例中症,38例重症,值得注意的是,重症中新增1歲男童,因為MIS-C住院中。指揮中心統計,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852萬29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(含1152萬203例排除),其中699萬7376例確診,分別為3萬5567例境外移入、696萬1755例本土病例、36例敦睦艦隊、3例航空器感染、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。入境日期介於今年9月11日至10月11日。分別為5萬2338例本土個案及67例境外移入。另確診個案中新增37例死亡,其中1例是1名1歲男童。根據指揮中心統計,國內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共243例,36例死亡。
另外因應明天將國境解封開始「0+7」,指揮中心也宣布全球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調降至第二級:警示(Alert)。確診日介於今(2022)年9月3日至10月9日,死亡日期介於10月2日至10月10日。
指揮中心指出,今日新增37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,為25例男性、12例女性,年齡介於未滿5歲歲至90多歲以上,皆屬重度感染、34例具慢性病史、25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-19疫苗。而為了解決民眾醫療需求,返台後在自主防疫期間的民眾,經醫療機構評估同意,出具探視當日採檢之自費家用快篩陰性證明後,在某些條件下可以前往醫院探病、陪病
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荷蘭人當初將該堡稱為「Fort Zeelandia」,因為地處台南安平才被稱為「安平古堡」,根據《中央社》報導,台南市政府文化局長葉澤山證實,文資局擬將兩項國定古蹟與其他遺構整合為一項,並更名為熱蘭遮堡。
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但消息一出,台南市議會國民黨團馬上痛批民進黨,根據《聯合新聞網》報導,黨團副書記長蔡淑惠表示,安平是台南的文化象徵、精神指標,算是歷史圖騰,台灣第一街就在安平,任何一區都無法取代安平的歷史地位,「民進黨怎會想要把安平古堡,改名為荷蘭殖民時期的熱蘭遮堡,有尊重台南人對安平的情感嗎?」 黨團發言人王家貞則認為,安平古堡和安平區的感情和認同,是台南人歷史的記憶連結,不知道民進黨為何要自找麻煩,掀起對殖民時代不愉快的歷史,「要把安平古堡改為熱蘭遮堡,是錢沒有地方花嗎?」 對於安平古堡的稱呼,根據《央廣》的報導,文化部長李永得今(12)日回應指出,外界誤以為要改名,但中間有點誤解,原來安平古堡內的「台灣城殘蹟」以及「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」經調查發現是同個古蹟,因此現在是要把兩個古蹟名稱整併為熱蘭遮堡,這不代表安平古堡要更名,兩者並不相關。另外,根據《聯合新聞網》報導,成功大學建築系名譽教授傅朝卿曾公開呼籲,安平古堡紅白色尖尖的現代建築高塔並非古蹟,「真正的古蹟是旁邊的古城牆」,但郵票上、台鐵站前等等影像都呈現錯誤。根據《公視》報導,有學者憂心改名熱蘭遮堡會變成獨尊一個時代,文史工作者鄭道聰表示,安平古堡是台灣古蹟之中,少數經荷蘭、明鄭、清代、日本時代和戰後民國的建築物,這個城堡正可以顯現台灣文化是不斷堆疊、不斷拼圖的過程。
直到日治時期,為了建造安平海關宿舍,台灣城的殘跡被夷為平地,並重建了方形台階式的磚砌高台,台中央拱券式的洋樓建築就是後人熟知的安平古堡。台南安平古堡以後要改叫這名字(聯合新聞網) 熱蘭遮城古蹟整合擬更名 安平古堡名稱暫不改(中央社) 安平古堡改名「熱蘭遮堡」 藍軍炸鍋提公投:有尊重安平情感?(聯合新聞網) 李永得:安平古堡俗稱不變 古蹟名併為「熱蘭遮堡」(央廣) 安平古堡更名熱蘭遮堡 文史工作者憂獨尊其中一時代(公視) 延伸閱讀 台灣首份地籍表在「荷蘭出土」,400年前的熱蘭遮城八成都是「唐人」 從郵票述說台南府城的故事:安平古堡的由來和〈安平追想曲〉 《1661,決戰熱蘭遮》:揆一的嚴重錯誤,讓鄭成功擊敗歐洲的先進技術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
台南國定古蹟「安平古堡」昨(11)日傳要改名,根據《聯合新聞網》報導,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近日經過古蹟審議委員會,決定將安平古堡內的兩處國定古蹟:「台灣城殘蹟」以及「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」合併為一處,並更名為「熱蘭遮堡」。葉澤山對此回應,尖塔已具有高知名度,要改變大家的印象有點困難,未來會結合尖塔和老城牆,營造真正的古蹟形象。
這兩處古蹟分別在1983年和2004年設立,近年的新研究確認兩者都是屬於荷蘭人興建的熱蘭遮堡。新聞來源 獨/文化部決議。
葉澤山表示,有學者認為「熱蘭遮城」可能讓人與城市名稱混淆,因此改為具有軍事設施概念的「熱蘭遮堡」,相關軟硬體設施及文宣品,將待文化部公告後調整葉澤山表示,有學者認為「熱蘭遮城」可能讓人與城市名稱混淆,因此改為具有軍事設施概念的「熱蘭遮堡」,相關軟硬體設施及文宣品,將待文化部公告後調整。新聞來源 獨/文化部決議。直到日治時期,為了建造安平海關宿舍,台灣城的殘跡被夷為平地,並重建了方形台階式的磚砌高台,台中央拱券式的洋樓建築就是後人熟知的安平古堡。
這兩處古蹟分別在1983年和2004年設立,近年的新研究確認兩者都是屬於荷蘭人興建的熱蘭遮堡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
根據《公視》報導,有學者憂心改名熱蘭遮堡會變成獨尊一個時代,文史工作者鄭道聰表示,安平古堡是台灣古蹟之中,少數經荷蘭、明鄭、清代、日本時代和戰後民國的建築物,這個城堡正可以顯現台灣文化是不斷堆疊、不斷拼圖的過程。荷蘭人當初將該堡稱為「Fort Zeelandia」,因為地處台南安平才被稱為「安平古堡」,根據《中央社》報導,台南市政府文化局長葉澤山證實,文資局擬將兩項國定古蹟與其他遺構整合為一項,並更名為熱蘭遮堡。
台南安平古堡以後要改叫這名字(聯合新聞網) 熱蘭遮城古蹟整合擬更名 安平古堡名稱暫不改(中央社) 安平古堡改名「熱蘭遮堡」 藍軍炸鍋提公投:有尊重安平情感?(聯合新聞網) 李永得:安平古堡俗稱不變 古蹟名併為「熱蘭遮堡」(央廣) 安平古堡更名熱蘭遮堡 文史工作者憂獨尊其中一時代(公視) 延伸閱讀 台灣首份地籍表在「荷蘭出土」,400年前的熱蘭遮城八成都是「唐人」 從郵票述說台南府城的故事:安平古堡的由來和〈安平追想曲〉 《1661,決戰熱蘭遮》:揆一的嚴重錯誤,讓鄭成功擊敗歐洲的先進技術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台南國定古蹟「安平古堡」昨(11)日傳要改名,根據《聯合新聞網》報導,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近日經過古蹟審議委員會,決定將安平古堡內的兩處國定古蹟:「台灣城殘蹟」以及「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」合併為一處,並更名為「熱蘭遮堡」。